电车男 发表于 2015-2-1 11:43

什么叫“地方志”即《园洲镇志》?

  志,是方志简称,又叫地方志。“方” 指地方、方域,“志”是记载、记述;“志者,记也”。亦即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或人物、事件、文献的科学记录。地方志是分门别类、系统地记述一个地方的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被称为“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准确地说:地方志是一种系统、全面地记载某一地方的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著作,科学地反映一个地方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在我国历史悠久,自隋唐以来,各地一般都有编纂方志的传统。

  园洲镇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于2014年10月17日(农历九月二十六),正式成立。


白虎 发表于 2015-2-1 11:59

园洲的名称起源於什么年代?由边位仁者所起的?

周建忠 发表于 2015-2-1 15:14

东莞县治时期,元洲乡,,后来天灾割地博罗后,政府文件写,圆洲区,八六年建撤区建镇后,政府公文,写,园洲镇。用三个不同的的元圆园,我想知是什么原因?

电车男 发表于 2015-2-1 16:15

  园洲镇地处广东省博罗县西部,东江中下游的北岸,北靠岭南第一山——罗浮山,镇内有沙河贯穿而过。辖区面积达112.71平方公里,下辖27条村和2个居委会,总人口2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万人,外来人口13万人),有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近6万人,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园洲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国家卫生镇”、“广东省文明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

  园洲镇区位独特,是博罗县的西南“门户”,易接纳港澳、东莞、深圳、广州等发达地区的发展辐射,是珠三角东部经济圈的交汇地。距深圳、香港、广州、惠州均不到70公里,与东莞市一衣带水,堪称进入莞城的“桥头堡”,与东莞企石镇连接的龙江东江大桥正在建设中。另外,广惠高速公路和建设中的从莞高速公路均途经园洲,并设有互通口。

电车男 发表于 2015-2-1 16:16

公元1629年(明崇祯二年)为东莞县辖地。

1950年,东莞县划分区人民政府。石排、园洲、民主、丰乐、大同共六个乡组成东莞县第七区。首任区长魏达(兼区委书记),期时,和平乡乡长香兆彬,云山乡乡长王设。

1952年12月,珠江专区撤销,设立粤中行政区,东莞划归粤中行政区管辖。

1953年,第七区改称为第六区,至1956年,第六区又改称为企石区,与此同时,划分石排、园洲、企石三个大乡。

1956年1月4日,因行政区划变迁,东莞县划归惠阳专区管辖。

1957年,东莞县开展撤区并大乡的工作,并于当年12月26日完成,成立了37个大乡。

1958年9月14日,东莞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在园洲乡成立,命名为“五一人民公社”。9月20日,废除大乡制,建立人民公社制,全县成立13个人民公社。10月1日,各乡群众集会,庆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11月13日,莞城人民公社成立。

1959年3月20日,撤销惠阳专区,东莞划归佛山专区管辖。

1963年7月3日,恢复惠阳专区,东莞县又划归惠阳专区管辖。

1959年,东莞县把园洲割给了博罗,从此园洲就划分到博罗管辖之内。

1983年改为园洲区,1986年建镇。镇政府驻下南圩。

2005年12月31日,撤销原九潭镇并入园洲镇,分为河南片区(辖园洲居委会、马嘶、田头、桔龙、廖尾、禾山、土瓜墟、深沥、沙头、阵村、上南、刘屋、下南、江头、白耀前、高头、李屋、寮仔、白马围)和河北片区(辖九潭居委会、上村、水口、凤山、马石岗、义合、佛岭、沥东、沥西、新村)。

电车男 发表于 2015-2-1 16:23

白虎 发表于 2015-2-1 11:59
园洲的名称起源於什么年代?由边位仁者所起的?

园洲:地处东江与沙河环绕之沙洲中而得名。

莫问 发表于 2015-2-1 22:13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园洲镇志》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张天顶 发表于 2015-2-1 23:08

镇政.府还在下南吗?怎么官.方关于园洲的简介,从来没有提到过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已经将园洲镇政.府从下南迁到刘屋呢?

张天顶 发表于 2015-2-1 23:19

园洲镇志,两年后见。正虎预计“园洲镇志”将在2017会修编完成。

快乐影 发表于 2015-2-1 23:49


电车男 发表于 2015-2-5 11:54

快乐影 发表于 2015-2-1 23:49


好珍贵的材料!

罗浮侠医 发表于 2015-2-17 11:38

文中一说园洲1969年归博罗,一说是1959年,请楼主更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叫“地方志”即《园洲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