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着力稳增长、强支撑、惠民生、转作风,扎实开展我镇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全镇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发展实现新提升,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一)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
据统计,我镇2015年实现GDP(地区生产总值)57.65亿元,同比增长15.3%;完成财政税收5.7297亿元,同比增长25.1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5亿元,同比增长26.7%;金融存款为59.0627亿元,比年初增加4.8459亿元。
(二)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积极扶持企业成长,全力稳定经济发展,推动镇内工业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2015年,全镇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 58 家,总产值141.19亿元,同比增长29.32%;工业增加值35.72亿元,同比增长33.5%;工业销售值141.29亿元,同比增长29.34%;出口交货值45.46亿元,同比增长19.66 %。
(三)招商选资成果丰硕。
有针对性地引进了一批上规模、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成长性好的优质项目。2015年共引进及新增工业项目363宗,计划总投资34.42亿元,其中,外资项目12宗,民营项目351宗,涉及纺织服装、五金、电子、食品、建材等多种行业。较大规模的有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国·园洲时尚产业城”、 3亿元的富利织造、3亿元的富宏运动器材、2.18亿元的西子绿能电梯、5000万港元的嘉美敦等。
(四)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针对已落户的项目,制定跟踪服务表,安排专人跟踪项目,实行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华信电气、鑫丰服饰、亿豪礼品动漫科技、伊斯贝苏厨房电器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欣旺达一期厂房、宿舍总建筑面积为30万m2,已封顶17.2m2,第一批厂房预计2016年年中投产;大红马于今年10月底投产并启动IPO上市及成立研发中心;金钐实业和美宝皮具基本完成厂房装修,预计明年初投产。
(五)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搭建平台,加紧对外交流推广以及对内筹建大型服装产业城等,助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积极打造广东省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扶持淘宝村、创业园等网络平台,促进市场交易多元化发展;二是成功引进“中国·园洲时尚产业城”项目,努力打造一个集创意、设计、研发、生产、物流、电商、休闲度假、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时尚产业城;三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惠货全球行展销会,带领2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分别于5月和7月参加澳洲展和济南展,大力推广园洲区域服装品牌。
(六)“三农”建设深入推进。
一是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全面开展农村行政村规划编制,优化各行政村规划布局,已完成了白马围村等12条村的新农村规划;全镇27个行政村中80%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刘屋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上南村被评为市文明创建典型示范村。
二是强化农业管理服务,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全年共抽样检蔬果样品1028个,合格率为98.64%;坚决清拆反弹禽畜养殖场41户,清拆面积6400平方米;保质保量开展动物防疫检疫,注射家禽36.5万只;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5%。
三是积极改善农民生活,为马石岗长虹小组、沥东新锋小组和佛岭先锋小组等移民村组共311户村民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严格落实精准扶贫,核准上报贫困户205户共331人;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加大对农民培训教育,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拉动力量。
二、新型城镇迈上新台阶,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
(一)城镇管理机制逐渐完善。
遵循“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构建和谐人文环境”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园洲镇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一是丰富和完善园洲城镇规划体系,《博罗县园洲镇总体规划(2014-2030)》通过上级审议。二是规划传统产业发展,完成了园洲时尚产业城的概念性规划,目前正在编制《园洲时尚产业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三是加强市容市貌综合治理,查处城市建设违章行为 2552宗,查处流动摊贩和占道经营行为571宗;持续规范户外广告招牌管理,没收落地招牌280个,拆除违章宣传标语186条,市容市貌有效改善。
(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一是加快道路交通设施建设。
龙江东江大桥及引道工程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50.1%,完成总投资1.05132亿元;振兴一桥于9月顺利通车;投入约544万元完善东江堤(新海关至广雅学校外堤段)等河堤路面工程;投入约1500多万元完成和安路与振兴大道交叉口路面升级改造等一批道路市政设施;继续做好园洲汽车客运站、东坡大道(一期)、福园路升级改造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是加紧完善市政配套设施。
完成了总投资2500万元的中心排渠(刘屋段)盖板景观工程;投入1152万元完成了园洲公园风雨长廊、借山公园广场和刘伯温公园休闲广场等建设,正实施借山公园吊脚楼建设;投入237.19万元完成了九潭中心小学南面排渠、世纪一路、振兴大道(河北商贸市场对面)等主要路段的市政排水工程,正抓紧实施中园路和影湖路排水改造;继续做好市政路灯的日常检修工作,完成了3988盏LED节能灯改造。
三是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投入。
总投资1247.17万元的北冲口电排站扩建工程已完成工程量40%,力争2016年汛期前完成并投入使用;投入354.455万元完成了全镇各排灌渠清淤及堤围维护、加固等,共清淤土方142876立方米,疏通排灌渠16.7453灒煌度?52.35万元对八座电排站进行清理、养护及更换;全力推进园洲镇水库取水工程项目,已确定显岗水库引水项目方案。
四是加速供电供水设施建设。
投资2047.57万元完成了35个配网项目建设和改造,新投运10KV出线4条,建设10千伏线路16.75千米,台区低压线路改造16个,新增配变及换大变压器6个;投入约300万元完成了第二水厂二级泵房、管网等供水设施的建设、更换和维护,确保正常供水。
(三)生态环境建设成绩显著。
一是强化环保日常监管。
全面加强企业监管工作,保持日夜间常态化巡查,实时监控企业排污状况,在排渠、重污染企业排污口处的高清监控摄像头增加至29个;鼓励群众监督管理,在热点区域、重点河渠公示环保投诉受理人联系方式,实行环保投诉举报有奖制度。
二是铁腕整治环境污染。
加大打击无证照污染企业,对321间企业下发停产通知书,关闭65间无证照企业;督促桦阳工业园、富得洗水厂等重污染企业完成治污设施升级改造;开展重污染企业、印花企业、线路板企业、塑胶清洗企业、小五金企业和企业锅炉专项整治行动,下发整改通知书13份、停产通知书60份,关闭企业37间,查处5间;开展中学周边污染源专项整治,关闭了园洲中学及九潭中学周边污染企业8间,下达了停产整改通知书49间。
三是持续完善环保环卫设施和公共绿化。
全力推进“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三大活动,不断巩固创建国家卫生镇成果,投入了182万元清理完善水口垃圾填埋场、升级中心市场垃圾转运站,新建上南工业区特大型生活垃圾收集池;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上南村、刘屋村生活污水已纳入镇市政管网,阵村村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廖尾村、桔龙村等陆续动工建设;推进公共绿化建设,在各村道路共种植树苗8094株,完成了刘伯温公园、振兴桥、振兴一桥和公园风雨廊的景观带绿化种植,全镇绿化覆盖率达32.13%,人均公共绿地达11m2。
三、社会事业展现新气象,民生幸福指数更高
(一)民生建设繁荣发展。
一是教育事业成绩显著。
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了九潭中学学生宿舍楼、园洲中学师生饭堂及学生食堂,正兴建第二中心小学新教学楼;民办学校稳步发展,培英、仁杰、阳光、童言童语等一批幼儿园和东晖学校分别通过了市一级幼儿园和市一级学校评估,投资6亿元的东江广雅学校于今年9月顺利开学;中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全镇考入重点高中572人,重点中学升学率达60%,远超全县平均值,总人数连续9年雄居博罗各乡镇中学之首。
二是医疗卫生服务完善。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43832份,建档率达到97.6%;为适龄儿童应建立预防接种证2187人次,共接种55258人次;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30场,共31893人参加;开展健康教育宣传80次,发放宣传资料89000余份;免费为位老年人进行体检和为35岁以上妇女进行“两癌”筛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惠博医院顺利开业。
三是计生劳工扎实开展。
落实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户籍人口出生率为12.56‰,计划生育率为95.0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1‰,完成各项人口计划指标。积极落实优惠奖励政策,共投入87万元发放家庭奖金、节育奖等优惠奖励,完成“四术”842例。依法维护劳工权益,共接到劳资纠纷案成783宗,涉及金额1500多万元,涉及人数约1651人,倒闭逃逸案件16宗,涉及金额约170万元,涉及人数261人,结案率达98.7%。全镇共转移本镇农村富余劳动力269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四是文化事业再上台阶。
全镇29个村(居委会)分批分阶段实施建设文化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目前文化室、图书阅览室已全部完成;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开展了春节环城跑、胜丰杯男子篮球赛等活动;足球发展蓬勃,“星王杯”足球赛、“足球贺岁杯”分别吸引了周边各镇以及东莞市各足球爱好者共16支参赛队伍;上南曲艺社团荣获广东粤曲私伙局大赛银奖。
五是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乡居民医疗参保人数达51236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参保缴费31642人;弱势群体保障进一步加强,五保供养标准全面提高至900元/人/月以上,对人均月收入未达到550元的特困群众全面按政策实行最低生活保障,为全镇400多名重度残疾人成功申报生活补助金和困难补助;各村(居委会)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对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人按月、按季或者按年发放养老金或节日慰问金;双拥工作成果丰硕,评定优待金10205元,高出全县优待金标准500元;与惠博医院携手开展为全镇军烈属、转业复退军人及其配偶、父母进行免费体检,免除体检费用近170万元;为“六难”重点优抚对象及复退军人发放困难救助金30万元。
(二)“平安惠民”成效显著。
一是安全生产工作务实开展。
着力排查安全隐患,全年共检查企业1197家次,发出整改通知书600多份,落实整改隐患超过2000处;吸取“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的教训,对全镇13家危化企业、6家烟花爆竹销售场所以及各燃气供应站开展检查近70次,整改安全隐患62处;加强建筑工地安全监管,累计发出整改通知书574份,停工通知书32份;严格食品安全监督,共出动1565人次,检查食品企业及小作坊、餐饮服务单位1043家次;开展“三小”、人员密集场所、劳动密集场所消防隐患整治,整改893处。
二是信访维稳应对能力有效提高。
深入开展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年共受理各类纠纷419宗,成功调处412宗;网络问政307宗,回复307宗,调解成功率达到100%,做到“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镇”,维护了基层社会秩序的稳定。
三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常态化。
认真开展“无毒创建”活动,两次开展地毯式涉毒大清查行动;全年破获各类毒品刑事案件 73起,刑拘90人,摧毁贩毒团伙3个;查处涉毒行政案件324起,处理违法嫌疑人520人;全年共破获刑事案件336起和治安案件3380起,并以278.4分的成绩高居全县“3+2”考核第一名,被县电视台《法治在线》栏目作了专题报告。
四是道路交通秩序平稳畅通。
强化路面执勤执法,查处和纠正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4220起,查扣违法机动车1550辆,查处无证驾驶违法行为人员50人,查处酒后驾车72人;严厉查处“三超”违法行为,查处货车超载420起、客运车超载130起;有效推进黄标车淘汰,除部分车辆转卖或被盗外,共淘汰黄标车210辆,已完成县下达指标65.66%;开展乱停乱放整治行动,督促各车主依法行车、泊车;改进校车安全管理,对全镇65辆校车进行拍照存档并建立相关台帐。
四、基层党建取得新成效,廉洁从政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遵行“八项规定”,塑造廉政党风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让各级党员干部加强廉洁自律意识。
二是完善农村“三资”监管工作,已完成对9个村的集体经济财务年度审计工作,审计总金额2241.8万元,增收节支5.2万,并对不及时上传“三资”数据的6名村负责人进行了诫勉谈话。
三是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全年共受理信访举报案件17件,信访了结16件,结案率94%;立案4件,查处党员4名;协助县纪委办案8宗,处理党员8名。
(二)推行“以点带面”,巩固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深化驻点联系工作,入户走访收集意见,全年各驻点工作入户率110%,收集问题解决率达96%以上,并坚持每月班子会及时分析讨论收集的问题,积极为群众解决困难。二是“两代表一委员”扎实履职,实行驻室代表、委员接待日制度、双向约谈制度、定期走访制度及开展调研制度等“四制”,确保群众反映问题渠道畅通。其中,47位驻室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共坐班23次,征集意见28条,解决23条,回复率达100%,为相关职能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三是整顿软弱涣散村,积极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三个软弱涣散村的精神面貌明显改观,其中,下南、马嘶两个村已基本脱帽,寮仔村组织活动场所目前已确定选址。
(三)践行“三严三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完善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龙头示范和表率作用,共组织学习12次,撰写理论学习心得体会42篇;全面开展“三严三实”专题学习交流,邀请专家学者为全镇干部职工作了4场专题辅导报告,组织观看了《焦裕禄》、《红旗渠》、《黑瞳》等3部纪录片。
二是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开展了“举报贪腐·共创廉洁”信访举报宣传活动;全年共发放相关信访举报宣传资料4000多份,引导群众依法反映问题、理性举报贪腐。
三是规范公共交易管理,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织交易活动共202宗,交易总额达14030.6万元,增收节支608.1万元,有效保障了我镇集体经济发展。此外,工青妇、武装、财政、司法、统计等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一年来,虽然我镇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是用地指标紧缺,严重影响落户项目的建设进度,制约招商引资发展空间;
二是建设资金不足,影响我镇城镇基设施础建设,制约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南北片区发展差距较大,城镇总体发展规划有待完善和提升;
四是环保问题不容乐观,部分企业仍然存在侥幸心理,冒险偷排漏排、焚烧垃圾。
2016年工作思路和主要计划
2016年,我镇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质提效为中心,大力开展建制镇新型城镇化示范试点工作,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稳增长、强基建、惠民生、净党风各项工作任务,促进园洲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抓项目,稳增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大招商选资力度。
密切留意和联系意向投资商,以行业招商、抱团招商的形式,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产值大、创税高、耗能低、污染少的优质项目。
(二)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抓好土地盘整工作,着力加快推动欣旺达、嘉园仓储、振昌、大红马、广东罗巴克、庄记拉链、富宏运动器材和嘉美敦卫生用品等重点项目的投资建设进度,促进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发挥效益。
(三)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全力推动“中国·园洲时尚产业城”,力促项目尽快动工建设,跟踪和完善广东省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着力为企业打造一个自由便捷的宣传推广及交易平台。
(四)保证多元产业健康发展。
加大政策支持及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做大做强欣旺达、嘉园仓储及UX168电商创新产业园。同时,着力培育科技、电子及物流等优质行业,打造多元产业,促进均衡发展。
二、抓基建,优环境,累积新型城镇化量变
(一)深化城镇综合管理。
创新管理机制,研究部分路段设置流动摊贩临时摆卖点,“疏堵结合”治理中心区乱摆乱摆乱卖和占道经营问题;继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建筑工地、燃气销售点、交通道路、城市长廊客厅、公园、广场、中心市场和商贸市场等区域的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完善基础建设体系。
计划投入7265万元继续推进龙江东江大桥及引道工程建设;计划完成总投资约1.43亿元东坡大道(一期)项目的立项及招投标工作,并进入实施阶段;计划投入约1200万元完成园洲大道与福园路交叉口路口改造等8项市政道路工程;计划投入约205万元完成和安路(和安路与振兴大道交叉口至广惠高速口段)等7项道路路灯安装;继续投入约284.5万元完善福园路(中心排渠南段)排水改造等3条排水管网建设。
(三)完善水利设施体系。
继续做好北冲口电排站扩建工程和长福公路荔枝墩排灌渠整治工程,力争该工程在2016年汛期前完成并投入使用;做好三角电排站规划与申报工作;继续做好东博排站重建工程与和安涝区整治试点工程(中心排站)的资料归档工作,迎接省、市、县相关部门的验收。
三、惠民生,促和谐,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一)着力改善民生,打造幸福家园。
一是加快推进显岗水库取水工程,积极衔接水务局等相关单位部门,力争于2016年完成环评、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及设计施工图招投标等工作;
二是力争在7月底前实现文化中心大楼全面对外免费开放,并于年底前实现100%的村(居委会)建有一个综合文化活动室、一个图书室、一个文体广场、一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或电子阅览室;
三是做好国家卫生镇复评准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护质量,推动第二中心小学新教学楼9月开学前投入使用,完善复退军人及优抚对象管理工作,在医疗、生活、住房、子女上学、乘车等“六难”方面按政策给予优待。
(二)统筹基层资源,建设新型农村。
一是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以上南、刘屋等社区村为模式推广,用城镇理念加强社区管理、完善社区功能;统筹建立和完善各村公墓园区;在巩固国家卫生镇的基础上,全力推进省卫生村的建设工作。
二是引导农业生产依法发展,种植农户正确使用农药;巩固禽畜养殖污染整治成果,推动禽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深化“美丽乡村”三大行动,继续投入995万元添置垃圾收集车和设备等环卫设施;加快推进第三污水处理厂以及马嘶村等10条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继续投入约550万元种植约7000棵树,完成水电路、中心桥等路段的园建及绿化;加快推进沙河景观带的规划建设。
(三)强化社会管理,共创和谐园洲。
一是强化治安维稳。在各主要道路布置安装高清摄像头,强化情报信息搜集工作;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大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力度;继续深入开展“3+2”专项集中清查行动,加大街面巡逻密度,集中力量整治治安突出问题。
二是强化“无毒创建”。深入推进“雷霆扫毒”专项行动,着重追查毒品源头,堵塞毒品“地下交易市场”,同时加强禁毒宣传,实现全民禁毒意识普遍增强,促进全镇上下共防毒品流通。
三是强化“平安园洲”。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把创建工作延伸到社会每一个单元细胞,努力形成“积小安为大安,以基层平安保全镇平安”的良好局面。
四、强管理,净党风,加强基层组织凝聚力
(一)加强普法教育,促进依法行政。
巩固“依法治镇”理念,强调一切发展必须依法依规,规范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形成“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治理水平,切实依法行政、依法执政。
(二)落实基层建设,巩固党建工作。
统筹全镇农村基层组织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决策;加强党员干部对《中共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廉政行为准则》的学习,着力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和本领,提升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的能力;积极推进领导干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并坚持每月班子会及时分析讨论,安排解决办法。
(三)建立学习制度,提高干部素质。
以“落实总书记要求,建设模范部门”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推广学习契机,把思想交流作为切入点,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突出抓好干部队伍素质建设,重点整治干部队伍庸、懒、散、奢等不良作风,提高干部队伍落实工作的战斗力,促进工作落实。
中共园洲镇委员会
园洲镇人民政府
2016年1月26日
以上内容转自:园洲人民政府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