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体报道 市场一些AI聊天软件存在 虚拟角色互动生成低俗内容等问题 经核实,这些平台AI智能体内容 生成环节存在低俗擦边等违规内容 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此前,据媒体报道,丁女士的四年级女儿迷上一款AI聊天软件中的人物“约瑟夫”,自称“梦女”并频繁与其聊天,对话中出现“99朵玫瑰藏99个刀片”等明显诱导性内容。
丁女士的女儿不仅偷偷携带带小刀的笔,情绪激动时还出现割腕行为。
另一位初一男生表示,他常玩另一款AI聊天软件,觉得该软件“违禁词少一点”,其中不乏色情擦边和“分尸猎奇”等内容……
记者下载安装这款App,随机选择一位虚拟互动对象,对方发来的第一句开场白就是“先叫声老公来听听”,随后的对话中又提到“叫声爸爸来听听”。
该App中的虚拟互动对象类型,既涵盖“贵族学校大小姐”、“18岁少女”、“西汉名将”等常规角色,也有“蛇蝎财阀公子”、“校霸”、“病娇养兄”、“人格障碍少爷”等极端角色。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1月份,这款App已拥有近五百万注册用户,其中近80%为年轻女性用户。平均单用户单日输入字数可达4000字以上,人均日对话轮次超120轮。
在应用商店中,部分AI聊天软件的分级为17+,这表示App中可能含有频繁和激烈的攻击性语言,卡通、幻想或现实暴力,以及恐怖、性暗示题材等内容。
在多个虚拟角色的交流中,用户也都可以进行色情擦边类内容互动。并且,其中一些虚拟角色的对话尺度,并未因为用户提供的假定年龄未成年而受到有效控制,这暴露出该软件在自动生成内容审核机制上存在明显漏洞。
在体验另外一款聊天软件时发现,该APP内虚拟角色涉及的色情内容尺度更大。注册登录后,随机选择两个虚拟角色,其开场白便直接涉及色情擦边内容。
某AI聊天软件中部分虚拟角色聊天开场白
6月19日上午,上海市网信办依法约谈App运营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求平台立即整改,健全AI生成合成内容审核机制,提升技术把关能力,加强涉未成年人不良内容的整治清理,切实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
企业负责人表示,将按照约谈要求,对照问题举一反三、全面整改。 当未成年人因AI聊天软件诱导性内容身心受损时,开发、运营方的法律责任边界亟待厘清。
首先是产品责任,若AI模型本身存在设计缺陷,例如算法刻意诱导未成年人产生极端行为,致使其遭受精神损害,开发者难逃产品责任的法律追溯;
其次是侵权责任,若软件开发、运营方未严格履行内容审核义务,对违规信息视而不见、放任传播,便需为侵权行为承担相应后果。若AI生成内容涉及色情擦边信息,软件开发、运营方极有可能触碰“传播淫秽物品罪”的红线;若软件开发、运营方非法收集未成年人隐私数据,将其用于商业牟利,同样可能因触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而面临刑事追责;
此外,若相关行为导致未成年人出现自残情况,还有可能构成刑法第234条规定的故意伤害罪。
这些法律风险警示着软件开发、运营方:技术创新绝不能以牺牲未成年人权益为代价。
对于部分未成年人沉迷AI恋爱的问题,有评论指出,AI作为一把科技的双刃剑,发展与使用要进一步加以引导。
一方面,家庭、学校、社会各方要加强对青少年使用AI的教育与引导,增加对孩子的关心与陪伴,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观念。
另一方面,平台要压实主体责任,严格未成年人登录验证,巩固青少年安全意识,筑牢青少年安全防线。
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AI软件的监管,加强审核监督,完善互联网管理条例,为青少年划出一片净土。
来源 | 广东共青团、央视网、中国青年报、央广网、法治日报、青聚锦官城
惠州青年
来源: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